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说课稿

时间:2024-11-15 09:53:37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说课稿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说课稿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说课稿1

一、说教材

《记梁任公的一次演讲》是一篇生动而又饱含深情的记人叙事的散文。本文通过记梁任公先生一次演讲的情景来表现作为学者的梁任公先生独特的魅力和崇高的品质。文章篇幅短小,辞约意丰,对任公的敬仰之情化于叙述描写之中。文章开篇介绍梁启超,中间讲述梁任公演讲的过程,结尾评价梁启超,期间穿插了自己的感受和评价。文章似浅实深,平实的叙述中蕴含丰厚的文化韵味。

二、单元目标与课文目标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是人教版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的第三篇课文。第三单元学习写人记事的散文。该单元的教学目标是透过对人与事的描写,仔细揣摩人物言行、心理,体察人物的个性、情操。看作者如何在人物描写中体现对人物品行的评价,如何在叙事中表现或隐或显的情感倾向。据此,我把《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的三维目标定为:

知识与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学习细节描写的写作手法;

方法与过程目标:品味文章典雅、隽永而朴实的语言特点,培养学生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搜集和归纳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品悟梁任公的真性情和爱国情怀,唤起学生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三、学情分析

学生对散文这一文学体裁已比较熟悉,文章结构的把握,线索的梳理及作者情感的体会都不是难事。不过由于学生缺少一定的文学积淀,任公演讲中引用的诗句对学生来说比较难以理解,任公忧国忧民的情怀不易被学生所体察。不过,如果课堂上学生的知识积累被调动,爱国情感被触发,他们定会对梁任公有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

本文重点放在对先生演讲中旁征博引的诗句的理解上,以此来体会先生忧国忧民的情怀。

难点在《箜篌引》的理解和赏析上。同学们这首诗比较陌生。因此,我引导学生先学习《桃花扇》、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初步领会梁任公的爱国情怀,再结合任公的经历进一步赏析《箜篌引》,这样就相对容易了。

这部分内容是教学的重难点,因为这是体察人物个性、情操的关键,也是使学生通过文本受到人文熏陶的关键。

五、说教法与学法

朱熹说过:“事必有法,然后可成。”教学方法要突出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把发现、体验、感悟、交流的权利交给学生,以达到“读中有品,品中有悟,悟中有得”的目的。

在教学中,我将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借助多媒体等电教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前让学生预习课文,并作旁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整体把握课文时,采用默读法和圈点旁注法,之后采用讨论探究法,由学生发言、总结;针对教学重难点,我立足文本,运用分析法、点拨引导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进取精神;布置小作文,迁移拓展所学的细节描写的'手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诗经》中有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比喻崇高的德行。梁任公先生正是高山,景行。今天,我们就跟随梁实秋先生一起走进清华,去领略梁任公的风采。

(二)整体感知

阅读课文,品味并思考:梁实秋先生印象中的梁任公是个什么样的人?(“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课文哪些语句分别体现了梁任公的这些性格特点?在课文相应处修改旁注,并分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体察本文描写人物的手法)

(三)问题探究

(“有学问”,“有文采”这两个问题比较容易解决。重点分析“有热心肠”)

1、先生讲到《桃花扇》,为何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

“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左良玉悲崇祯的死,大明王朝的灭亡;梁启超悲的是变法的失败,光绪帝被囚禁。他为国家悲,为民族悲,为百姓悲。

2、为何讲到杜甫的诗,“先生又真是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了”?

此诗为杜甫平生第一快诗。杜甫“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他为国家而忧,为百姓而忧。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结束,久久压抑在杜甫心头的阴霾终于烟消云散,他自然喜极而泣。任公也处于乱世之中,杜甫的喜与忧他感同身受。满腔的爱国热情。

(以前两个问题为基础,进一步分析《箜篌引》,加深学生对任公忧国忧民的理解)

3、先生为何开篇讲到《箜篌引》这首古诗?

明确:有一狂夫,披发提壶,涉河而过,被水冲走,其妻紧追阻止不及,悲痛欲绝,对江弹箜篌,一曲终,遂投河。王国维先生曾评:“这十六字构成中国诗坛最悲壮凄惨的一幕,是用血写成的。”渡河人可以避免悲剧的发生。但他为何毅然而行呢?是什么让他赴河而王呢?是强大到疯狂的人格力量。这种疯狂的人格力量就是为理想而忘我追求的勇往直前,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义无反顾,是“我自横刀向天笑”的视死如归。

戊戌变法的领导者们明知变法会流血,会牺牲却依然坚定地实施变法的执着与狂夫的赴死是相似的。任公演讲时的哀痛可想而知。他为牺牲的战友而哀,为百姓而哀,为国家而哀。

(四)拓展提升

1)描写手法

1、正面(语言、动作、神态、肖像等)

2、侧面

2)课堂练习:

学习本文写人手法,描写你最熟悉的一位老师。

1、抓住细节,突出特征;

2、语言简洁,描写生动;

3、不出现老师姓名、学科。

(五)总结

梁任公为革命奔走呼号,向死而生;为学术筚路蓝缕,笔耕不辍;为学生他强忍病体,孜孜不倦。我苍白的语言无法诉请先生才情之万一。斯人虽逝,精神长存。先生的谆谆教诲依然如黄钟大吕般响彻耳畔。(投影显示《少年中国说》,学生齐读)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说课稿2

说教材

1. 教材单元定位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被收入高中语文课本必修一的第三单元,这一单元主要学习三篇记叙散文(另有鲁迅《纪念刘和珍君》、巴金《小狗包弟》)。它们都是写人叙事的佳作。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是“透过对人与事的描写,仔细揣摩人物的言行、心理,体察人物的个性、情操,看作者如何在人物描写中体现对人物品性的评价,如何在叙事中表现或隐或显的情感倾向”。

2. 教学三位目标及重难点的确立

跟据语文新课标“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培养初步的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从而为学生终身学习和个性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的要求,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三维目标及教学重难点定为:……此处隐藏14091个字……讲时的形象和性格特点。

3、补充课外资料,如《箜篌引》故事背景,激起学生想象的情感,更好地体会人物特点。

4、通过让学生表演性范读,凸现人物演讲技巧的高明,品味文章简约风趣的语言和作者的真挚情感。

5、搜集梁启超事迹,使人物形象更加,以便让学生全面了解他的人格魅力。

6、布置小作文,要求运用白描手法描述一位老师上课情形,突出人物。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说课稿10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本文是一篇讲演稿,属于记叙文,偏重于记述讲演的过程,突出讲演者的形象。教授时,必须注重人物形象的分析,看作者到底给我们刻画出怎样一个名人画像。

文章开篇介绍梁启超,结尾评论梁启超,中间按梁启超讲演的先后顺序进行叙述,还穿插了自己的感受和评论。结构层次清晰,语言风趣而又带感情,可根据这些教学内容,设计小问题,加以了解和体会。

梁启超的名气在于戊戌变法,可文章并未从政治活动家、思想家的角度表现梁启超,而是从他的学者身份,通过外貌,尤其是他讲演时的神态语言表现其学识渊博、自由洒脱的真性情。

2、教学目标:

⑴知识目标:

①学习叙事中表现人物的方法,重点剖析第四段和第八段。

②适当补充《箜篌引》《桃花扇》等课外资料,激发学生的想象,体会人物讲演时的形象和性格。

③搜集梁启超事迹,让学生讲述,以全面了解他的人格魅力。

⑵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搜集与整理信息的能力。

3、教学重点:

分析体会作者怎样通过叙事来表现人物性情的。

4、学习难点:

学习记叙中加入作者自己的评论和感受的写法。

二、说教法和学法

本文语言风趣而又带情感地刻画出了梁任公的个性。要让学生深切体会,必须抓住细节分析文章。可以先让学生默读感知人物形象,再圈点筛选主要段落语句,进行讨论评析,了解梁启超的讲演特点及其性格特征。最后让学生表演性范读,以淋漓尽致地表现人物的性情。最后让学生展示交流自己所找的材料,以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教学过程中,教师起导读和归纳总结的作用。

本文共安排两课时。

三、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从政治的角度,请同学们介绍梁启超在政坛上的功绩?”

明确:戊戌变法、云南起义、康梁

2、政界上叱咤风云的梁启超在文学界也是一位难得的才子。同学们要想看到一个真实而又活生生的梁任公,就要读读梁实秋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二)新课:

1、默读,疏通字词,了解本文记叙的主要内容。思考:文章主要记叙了梁启超讲演时的哪些情况?

2、梁启超的这次讲演给听众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回答:深刻的印象,感染影响了读者。

追问:何以见得?

依据:第一段和第八、九段。让学生读出有关句子,并用线划出。

明确:

a、“过去也有不少显官,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但是他们没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b、“他掏出手巾拭泪,听讲的人不知有几多也泪下沾巾了。”

c、“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

3、为什么梁启超的一次讲演给作者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使之常常想起,并笔而记之?

(提示:梁任公演讲时有什么特点?或问梁任公这个人怎么样?)

讨论归纳:

演讲特点:

开场白——独特

声音——沉着有力、洪亮而又激亢

内容——丰富而有趣

表情——成为表演,酣畅淋漓

人物特点:外貌——身材(短小精悍)步履(稳健)气质(风神潇洒)眼神(光芒四射)

讲演时的神态、语言、动作——生动有趣,旁征博引,手舞足蹈,(自负、谦逊、博闻强识、自由洒脱)

总之,他是个有文采有学问的学者。

通过结尾段的“热心肠”转入对其人格的分析。

(三)补充材料:

过渡语:说梁任公是个热心肠的人,你同意吗?

1、一夫一妻少风流。

在才情恣肆的梁任公身上,风流情怀是可以遏制的。他对华侨小姐何蕙珍的断然割爱便是明证。

他途经檀香山时,“学问见识皆甚好”的何蕙珍被他的文采与演讲才华深深打动着。年仅20岁的蕙珍明知梁氏已家室在堂,便主动提出,只求以偏房身份走进他的生活空间,无怨无悔。任公为之感动,由敬重而生爱恋,终夕难寐;但一想到发妻李蕙仙有恩于自己甚多,以及与挚友谭嗣同创设“一夫一妻世界会”,不能自食其言。再说,自己乃朝廷悬赏通缉之要犯,生死未卜,不能连累他人?于是,他谢绝了这份稀世真情。清朝垮台后,梁启超回国效力,蕙珍专程赶往北京,找到梁启超,希望一还夙愿,时任司法总长的梁启超依然婉辞谢绝,使蕙珍扫兴而归。李蕙仙病逝后,蕙珍又专程从檀岛赶来,旧话重提,梁启超则痛悼亡妻,一无所动。

2、大义灭亲,披麻戴孝。

为了报效国家,梁启超走过风风雨雨的56个春秋,却始终恪守一份书生本色,重视情谊,光明磊落。每当有人提起谭嗣同,他总是眼噙泪花。由于梁启超颇有主见,对乃师并不完全惟命是从,康有为对他很恼火,尤其是梁启超暗中与孙中山协商合作方案,康氏耿耿于怀。面对康有为违背历史发展潮流,追随张勋复辟帝制,为宣统帝草拟“诏书”,梁氏大义灭亲,讨伐复辟逆流,拿乃师陪榜,康氏恨之入骨,大骂“梁贼”。梁氏身为弟子,事后依然心系师门,胸无城府。康氏谢世时,他披麻戴孝,痛哭失声,率清华国学研究院众弟子在法源寺开吊3日。每当来人行礼,他始终站在孝子位置,答礼不疲。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3、不同寻常的宽容。

1926年初,任公患有尿血症,协和医师诊断为右肾有肿瘤,建议割除。挨刀之后,方知右肾完好无损,割除之后,尿血依然未止。梁氏家属为之气愤,舆论矛头直逼协和。任公认为医师并非有意为之,医疗事故无法绝对避免,协和乃美国人创办之医院是科学的象征,不能因为自己的手术失误而使国人怀疑科学,让守旧者找到口实。于是,他坦然忍受事故,劝慰家人,还以《我的病与协和医院》为题撰文,站在协和一边,使一场非同小可的医疗事故所引起的风波化解为零。他割掉了一个好肾,但留下了一方宁静,托起一份宽容,让生命个体由此超越和升华。

手术3年后,梁启超肾就逝世了。他走得如此匆忙,显然与协和医院的医疗事故有关,令人扼腕!

(四)教师总结:

在那如火如荼的苦难岁月,梁任公的政治主张屡屡因时而变,但为人处世的原则始终未变。他重感情,轻名利,严于律己,坦诚待人。他明镜似水,善解人意,在某些关键时刻,则以大手笔写实爱的海洋。在风云际会和星光灿烂的中国近代人才群体中,在做人的问题上,与梁启超比试者是极其稀少的。

(五)作业:

记叙一位老师上课时的言谈举止等突出其人物风貌,要求注意细节描写。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