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教学设计

时间:2024-11-15 09:53:45
《望岳》教学设计15篇

《望岳》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望岳》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望岳》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作者杜甫生平及相关的文学常识,学会从意象入手,分析意境进而体会诗歌艺术特色,提高鉴赏能力。

2、能力目标(过程及方法目标):

通过诗歌赏析——明义——抓意象——析意境四步骤的方法

理解诗歌,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鉴赏古诗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领略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色,体会杜甫诗歌中包含的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通过欣赏诗歌,让学生热爱祖国河山,陶冶美的情操。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体会诗人借物抒发的不同情感,学会意象—意境—诗情的鉴赏方法。

2、教学难点:

熟练掌握诗歌赏析四步法,学会通过此方法鉴赏诗歌。

教学活动

一、【导入】了解诗人

公元七一二年正月,春天的脚步,缓缓移到伊洛河的下游,在黄河南岸巩县城东的瑶湾村,一个新的生命伴随哭声而降临。他的父母,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这个普普通通的幼儿,将会成为照耀中国诗坛的一颗万古璀璨的巨星。

他就是杜甫。

今天,就让我们与杜甫同行,去聆听他笔端流淌的心声。

二、【讲授】诗歌鉴赏

1、《望岳》背景介绍

二十多岁的杜甫,曾壮游齐赵,广交朋友,游历山川。听,泰山脚下,年轻的诗人正浅吟低唱:(出示投影)

策马扬鞭,我徜徉于齐鲁广阔的天地间。看桃吐丹霞,看柳垂金线;看这如黛青山涨满了我的眼帘。强盛的大唐帝国,如日中天,正如我意气风发的青春年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是我不懈的追求和梦想!

2、一读《望岳》(齐),望到什么?

如果你就是诗人杜甫,正徜徉于齐鲁广阔的天地间,望见泰山,诗兴大发,不禁脱口而出:“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请同学们用你认为合适的方式,吟诵《望岳》吧。

请一位同学诵读《望岳》,其他同学展开想象,站在杜甫的角度,想一想,杜甫望到了什么?(出示投影)

投影:1、朗读《望岳》,想一想杜甫望到了什么?

拿起笔来,在书上圈点勾画。(学生思考)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设问)

总结:看来杜甫不但望到了云层、归鸟等景物,还望到了泰山的雄浑高大和神奇秀美。(同时出示幻灯)

3、二读《望岳》(散),体会心情

那么,望到如此壮阔景象的年轻的诗人,心情会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大声的自由朗读2—3遍,体会一下吧。(学生自由朗读2)

下面哪位同学来说说,我们在朗读时应读出怎样的情感?(学生回答)

讲解位置二:我们来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句。

(引导:“凌绝顶”是什么意思?你有“凌绝顶”的经历吗?能想象一下“一览众山小”时的心情吗?诗人到底是否登上了泰山山顶?“会当”是什么意思?试读一下这句好吗?)孔子曾说过:登泰山而小天下。可见,“小”的不仅是众山,“小”的`还有天下,可见泰山之高峻。我们知道,泰山是五岳之首,雄伟高峻。杜甫此次并未登上泰山之巅,但这两句诗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表达了诗人定要登上人生顶峰的远大理想。

4、三读《望岳》(散),融入情感

下面让我们把刚才同学们交流时的提到的情感,融入到你的朗读中,再来放声朗读《望岳》。(学生朗读3)

5、四读《望岳》(独),望到杜甫

(指明学生示范朗读4)在这朗读中,你一定望到了泰山的雄浑高大、神奇秀美;你也一定望到了诗人杜甫的身影,那你望到了一个怎样的杜甫?

投影:2、再读《望岳》,你望到了一个怎样的杜甫?(学生回答)

(可连续请5-6位同学回答。望到了一个意气风发、充满雄心壮志的杜甫。)

6、过渡到《春望》

过渡:诗歌学到这里,我们已然被诗人的雄心壮志、意气风发所感染。但是岁月是无情流逝的,曾经对未来充满向往的杜甫,已四十多岁。此时的他早已远离了“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的潇洒,他曾身陷囹圄,后流亡长安,经历了一场惊天巨变。(出示投影)

《春望》背景介绍

“渔阳鼙(pí)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安史叛军的铁蹄,踏

破盛唐的美艳,踏碎西市的牡丹。充斥满眼,是胡人的烧杀抢掠;不绝于耳,是官军节节败退的消息。这还是那个我曾经生活了十年的繁花似锦的长安吗?

一读《春望》(散),望到什么

下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朗读《春望》。

投影:1、朗读《春望》,想一想杜甫望到了什么?

2、你又望到了一个怎样的杜甫?

有了《望岳》的学习,这两个问题就请同学们独立自主完成。反复朗读这首诗,在书上把你的认识批注出来。

学生独立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我发现同学们都已做出了批注,那现在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探究,希望呢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学生回答。杜甫在饱经战乱的长安城的春天,望到了什么?

学生会回答:望到了花鸟、国家破败,战争连续不断,亲人分离等。

合作读《望岳》《春望》(师生),比较不同

《望岳》和《春望》同是“望”,但所望之心境有什么不同?两首诗的风格有什么不同?

三、学法总结:

在上面这两首诗的学习中,细心的你是否注意到,老师紧扣两个诗题中的“望”字,提出了四个问题来帮助同学们理解感悟诗的内容和感情。我们可以把这种赏析诗歌的方法称为:解题提问法

将《望岳》与《春望》放在一起比较赏读,我们感受到了杜甫雄健豪迈和沉郁顿挫两种诗风。这种将两首或几首有关联的诗歌放在一起比较赏析的方法,我们可以称其为:比较赏读法。

过渡到《旅夜书怀》

不知同学们能否掌握这两种赏析诗歌的方法,下面我们用一首杜甫晚年的诗作实践一下。

晚年的杜甫虽然在成都草堂度过了一段相对安定的生活,但大部分时间仍是贫病交加,漂泊于西南,最终病逝于湘江的一条小船上。

下面请同学们运用解题提问法和比较赏读法赏析《旅夜书怀》这首诗,完成学案上的问题。(学生自学,讨论,展示)

四、课堂总结:正如同学们所说,这首诗中“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两句表现了诗人自伤飘泊之意,但诗中也有“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壮阔诗句。可见杜甫之品格 ……此处隐藏17707个字……、情感与价值观: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陶冶美的情操。

【重点、难点】

体会诗的意境,品味诗中的美点。

【板书设计】

望岳

杜甫

远望──绵延高耸

近观──神奇秀丽 热爱

细看──胸怀浩荡、眼界开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登过泰山吗?站在泰山之巅,俯瞰群山,感受如何呢?唐代大诗人杜甫却另有一种感受。这节课我们就来欣赏一下他的佳作《望岳》。

二、背景和作者简介(略)

三、齐读本诗二遍(要求声音响亮,读音准确,停顿正确。)

四、理解此诗的意境

讨论:

1、这两联望的角度有什么不同?诗人是怎样表现泰山的高远幽深、神奇秀丽的?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开篇以设问起句,写意中遥想,久慕其名,而未得亲历其境。岱宗,即泰山。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称为岱宗。夫如何,到底怎么样呢?夫,在这里无实在意义。接句自问自答,以夸张手法,极写齐鲁青未了的气势,放眼望去,一片青翠苍都,绵延不绝。齐鲁,春秋时两诸侯国,后用为该地域的简称。泰山北为齐,泰山南为鲁。青未了,形容泰山山脉绵延深远,青翠苍都,从齐到鲁看不到尽头。这一句是远望,摹写泰山卧齐鲁大地,突出了岱宗的雄伟宏阔的气势。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三四句以南北分割昏晓的景象写泰山高耸云端、万仞摩天的高伟雄俊。这里是近望,赞叹大自然把天地间的神奇秀美的景色都聚集在泰山了。泰山的山峰把世界分成两大部分:阳坡是睛朗的清晨,山后仍是沉沉的暗夜。这奇伟壮观的景象真是鬼设神施,造化所钟。造化,指天地自然。钟神秀,天地间神奇秀美皆聚泰山。钟,聚集的.意思。

2、这两联望的角度又有什么不同?诗人是怎样抒发情感的?

荡胸生层云,决眦人归鸟。这两句是想像之辞。诗人由远望、近望进而想到泰山气象万千,云气层生,一定会震荡人们的心胸。使之豁然开朗;站在泰山之上,眼光也会更加敏锐,连一掠而过的归鸟也收入眼底。这两句写主观感受,反衬出泰山的雄伟壮丽及其感人力量。荡胸,心头涤荡,胸襟为之开豁。荡胸,句的意思是,山上层云叠起,冲击涤荡着心胸,胸襟为之开豁。决眦,眼睛睁大,眼角欲裂,形容极力张大眼睛。眦,眼框。入,收入眼里,看到。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结尾两句写有望岳而引起的决心。因泰山之雄伟而引出一览无余而后快的心绪,抒发了诗人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博大胸怀。会当,应当,一定要。凌,登临,登上。绝顶,最高峰。览,俯视的意思。这两句既写了泰山的巍峨高耸,也表达了诗人的壮志和毅力,能开阔读者的眼界和心胸。

3、找出诗中的对偶句,分析它们在结构上的特点,模仿着写两组对偶的句子。

小结:这首诗层次清晰,形象鲜明,写景抒情,交相辉映,通篇写望而不著一个望字,含蓄蕴藉又自然开朗。始终在研词炼句方面颇见功夫。

五、课上练习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2、填空:

《望岳》中富有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背诵这首诗。

六、学习小结(学生自己归纳)

《望岳》教学设计15

八年级的学生经过几年的古诗学习,能够比较准确的朗读和把握节奏,但是我们以前接触的杜甫忧国忧民的形象比较熟悉,青年的杜甫形象不是多见,通过本文学习我们要体会杜甫的不怕困难、敢于挑战的豪情壮志。

体会“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人生哲理。感受青年作者的豪情壮志。

(一)导语

柳宗元带我们领略了小石潭的凄寒幽静,吴功正带我们欣赏了阿里山的静谧神奇,马信德带我们游览了威尼斯的瑰丽奇特。今天我们再请古代的`一位诗人带我们去一个地方。

板书:望岳 唐 杜甫

(二)围绕“望”,理解泰山的巍峨高大、遮天蔽日的形象。

1、去哪里呀?你从何得知? 泰山。 从 “岳”“岱宗”“齐鲁”得知

补充资料:东岳、西岳、南岳、北岳、中岳

《望岳》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被后人誉为“绝唱”,并刻石为碑,立在山麓。

2、泰山景色如何呢?我们一起透过杜甫的一个动作“望”来欣赏泰山的景色。请同学们先一起大声朗读诗歌,思考杜甫从第一句实际上一直望到哪里。

(1)描绘泰山景色。 也即首联、颔联、颈联。

(2)想象登顶感受和望到的景象。

3、杜甫实际上望到了哪些景象?请同学们任选一联说一说。

(1)首联:望到了泰山绵延不绝、树木葱郁的景象。这是远望。“青未了”

(2)望到了泰山既神奇秀丽又巍峨高大的景象。这是近望。

“钟”:聚集,宠爱、钟爱,既写出神奇秀丽,又写出诗人的喜爱赞叹之情。

“割”:阴暗对照之明显,阳光像一把刀一样有力地把阴暗隔开,突出泰山的巍峨高大。

(3)望到了云涌云翻的壮阔景象和鸟儿归巢的傍晚景象。这是细望。“层云生而荡胸,鸟儿归而入眼”

(三)名句赏析

1、泰山如此绵延不尽,如此神奇秀丽,如此巍峨高大,杜甫看了心潮澎湃,他情不自禁地产生了一个愿望。杜甫的愿望是什么?我还没有登上山顶景色就如此神奇美丽了,如果我登上了最高峰呢?一览众山小。

2、请你想象登上最高峰“一览众山小”的景象和感受。

3、登上绝顶眼界变宽了,心胸开阔了,登上绝顶才能欣赏到绝美的风景,这是身在低处的人永远无法体验到的。所以孔子登上了东山就认为鲁国很小,登上泰山胸怀竟然博大得认为天下都很小。林则徐更说过“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4、这句话中蕴含了怎样的人生启示?它告诉我们:不怕困难,勇攀高峰,不但望得远,而且可以雄视一切,包举天下。它鼓励人们树雄心立壮志,不怕困难,坚持到底就一定能获得更大胜利。

(四)了解青年杜甫

1、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望到一个什么样的杜甫?豪情勃发,壮志凌云,乐观向上,满怀建功立业,意气风发,信心满怀

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赋料杨雄敌,诗看子建亲。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青年的杜甫生活在唐代社会发展到最富庶的时期,他家境优越,诗才横溢,因此意气风发,信心满怀,渴望着建功立业。

3、过了二十年左右,47岁的杜甫在首都长安又看到了另一番景象。破败,荒凉,萧条

4、我们望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中年杜甫?愁苦,焦虑 忧国忧民,流泪的,感伤的,饱经风霜的。

5、国家的苦难,人生的坎坷,生活的艰苦可以磨掉杜甫的意气风发,磨掉杜甫的骄狂,使他的诗歌风格由雄豪而变沉郁,却始终磨不掉青年时期立下的志向,磨不掉他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乃至困顿至极的他竟然能发出使人震撼的呼喊,这就是被后人尊奉为诗中圣人的杜甫。

《《望岳》教学设计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